中美之争的老子对策
2020-09-28 09:45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     说是美国佬在芯片上卡我们的脖子,我们的对策是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,拟投入的资金以万亿计,比之当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原子弹尚能成功,这回定然是胜券在握哦!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,当今最先进的芯片是两纳米级的,我们现在能够做的是二十几纳米,当我们做到两纳米时,国外又是什么情况呢?是一纳米?比一纳米更小?这种向小的竞争有止境吗?能不能不与之争?老子说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,“不争”是否也是一种制胜的方式?

    如所周知,芯片小型化使我们尝到许多甜头,比如蜂窝移动通信,从2G、3G、4G直到5G,我们越来越快捷方便,人工智能,无人驾驶,更有着诱人的前景——人类器官芯片化乃至超越人类的机器人。然而这些强大的科技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福祉呢?

    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,它给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,也破坏了我们“诗意的栖居”,比如现代化的城市如同钢筋水泥的囚笼,比如人类登月就破坏了许多美丽的古老神话。“诗意的栖居”是海格德尔的理想,海格德尔认为现代科技走过了头,然而由于“路径依赖”,我们没法回头,于是科学技术绑架着人类前行,科学技术的强大张力,无可避免地转化成为人类的精神压力,使我们并不比古人更幸福。

    现代科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,特别是起源于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理士多德师徒三代,这或许是一个偶然的原因,由于亚理士多德本人就是一个博物学家,使他对生物学分类的理解——界、门、纲、目、科、属、种——嫁接到物之理上,才使一系列的“科”学为之诞生,并沿着其逻辑路径前行到现代。如果将李约瑟之问“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科学?”改成“为什么科学的源头在希腊?”,那么回答就应该是“因为碰巧亚理士多德是个博物学家”。而起于巫覡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,却有着将动物分为介虫、鳞虫、羽虫、毛虫和倮虫的分类学。

    毫无疑义,杨振宁是当今最具权威性的物理学家,然而他对李约瑟之问的回答却使中国的易学家们炸了锅。因为他将中国不能产生科学的原因归罪于《易经》,这就犯了大忌。杨振宁先生说“《易经》缺乏产生科学的两个要素之一‘形式逻辑’(他没有说《易经》还缺乏另一个要素‘系统实验’)”。如所周知,《易经》是中华文化的元典,这意味着杨振宁先生的回答是从“根”上否定了中华文化。杨振宁先生的书法和诗词水平反映出他的汉学素养非同小可,即便如此,他也不懂中华文化的底蕴,遑论西方的汉学家们,只有海格德尔是个例外。

    海格德尔并非汉学家,他只是在铃木大拙那里读到“禅”便有了认同感。据此我们发现了解读海格德尔的《存在与时间》的钥匙,海格德尔的“存在”与老髯的“道”乃是“同名异谓”的哦!然而海格德尔的惊人思想不在于此,而是认为人类的文明之车终究会倒回去,倒回亚里士多德脚下的十字路口,换个方向重新出发,而这个方向直指着“禅”。

    德国是盛产哲学的地方,在康德和黑格尔的笔下,终结了古典哲学,却又兴起了马克思,海格德尔的精彩在于,取经的方向变了,由西方转向了东方,需要参透的是一个“禅”字,那么禅是什么?

    其实只要懂得禅宗六祖惠能关于“菩提本非树”和“风动还是幡动”的两个公案,你就懂得了“禅”是什么。简单地说,“禅”认为“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映射”。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玻尔描述量子的行为说:“我不抬头,月亮不在那里,只有我抬头的时候,月亮才在那里”,这不就是“禅”吗?。还有著名的思想实验“薛定谔的猫”,其背后闪现的“魅影”,不也是“禅”吗?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现代科学从亚理士多德那里出发,经过了牛顿力学,经过了爱因斯坦相对论,到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论那里,才发现禅宗的和尚们早已在前方等待着他们。不仅如此,这还意味着“低碳生活”、“向自然回归”,才是人间正道。

    显而易见,老子的对策,是更高层次的智慧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